一、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否可以中断?
根据法律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请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承诺)。这些事由区别于中止诉讼时效的事由,都是依当事人主观意志而实施的行为。诉讼时效的目的是促使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消除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稳定状态,从而诉讼时效进行的条件是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如果当事人通过实施这些行为,使权利义务关系重新明确,则诉讼时效已无继续计算的意义,当然应予以中断。
(一)起诉。即权利人依诉讼程序主张权利,请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起诉行为是权利人通过人民法院向义务人行使权利的方式。故诉讼时效因此而中断,并从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时重新起算。
(二)请求。这里指权利人直接向义务人作出请求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这一行为是权利人在诉讼程序外向义务人行使请求权。改变了不行使请求权的状态,故应中断诉讼时效。
(三)认诺。即义务人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直接向权利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基于义务人认诺所承担的义务,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重新得以明确,诉讼时效自此中断,并即时重新起算。认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包括部分清偿、请求延期给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担保等。
二、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
《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三、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诉讼时效为仲裁裁决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法根据法律的规定,中断诉讼时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诉讼(起诉)、当事人...
劳动争议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
劳动争议法提出辞职后一个多月才离职,符合法律规定。无论原工作是否完成,劳...
劳动争议法单位倒闭后单位和职工的劳动合同终止,单位应向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争议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
由于军人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只有军官证,所以结婚登记时要到非军...
答:办理现役军人婚姻登记的机关可以是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
军人保卫着我们的祖国,他们维护着社会的安定与和平。在我们最困难...
Copyright 2004-2022 zhaofa.com.cn 版权所有 邮箱:434 922 62@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3000331号-27 有害信息举报